姜萍来自江苏省淮安市,是江苏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一名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声称数学只是自己的Plan B。参加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预赛且获得了第十二名,击败了来自世界顶尖名校的多名选手。这一成绩震惊世人,也引发了广泛的热议与质疑。
起初,舆论一致叫好,纷纷称她为“中国的女高斯”,比名牌大学强多了!更有人呼吁各大学破格录取。随着时间推移,质疑声也开始出现,包括名牌大学的博士、顶尖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以及硕士导师都认为有造假嫌疑,甚至怀疑是一次大规模的团队造假。其中,北京大学出身的硕士赵斌以权威否定了姜萍成就的真实性,声称其真实性仅为0.1%,并公开质疑其连比赛题目都无法理解。
姜萍在比赛中的表现确实存在矛盾。在采访中,她的板书连基本的数学符号都写不准确,将sigma符号写成2,将gamma函数写成T,但最终却在超过4万名高校选手中脱颖而出。她的中专月考成绩单显示,总分虽然不错,但数学成绩仅为83分,低于一位厨师专业的同学。在另一份流出的成绩单中,她的数学成绩更是仅为51分。这一系列矛盾成为人们质疑的焦点。
她自称通过查阅《英汉小词典》自学了《偏微分方程》这本英文原版高等数学书籍,但她的两次英语考试成绩均在60分左右。《英汉小词典》的词汇量显然不足以支持学习高等数学书籍的需求,这再次令人感到疑虑。
反观15岁的初三学生——罗思源,就读于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以第406名的成绩晋级决赛,是湖南地区唯一晋级决赛的初中生。2023年6月,读初二的他参加了全国高考,在物理方向上取得了622分的高分。2023年7月,他以全国第20名的优异成绩跻身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023年12月,他又成功入选了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第一批,并获得了保送清华大学求真书院的资格。其进入阿里数赛决赛并未受到任何质疑,因为人们始终相信,天才是有痕迹的,笔者也这么认为。
在网络上,不少网友因为姜萍的背景因素,如“中专学生”、“女性”、“家境不好”,”未成年“,对其表现给予了额外的袒护和支持,甚至猛烈反击质疑声,将一切质疑归结为对弱势群体的歧视。这些言论多为情绪化表达,缺乏逻辑基础。同时,部分网友对提出质疑的北大硕士赵斌展开网络暴力,对其抖音账号进行攻击,导致其设置为私密账号。这种未经思考、调查就对他人进行无端攻击的行为,无助于事情的公正解决,还加剧了社交网络的对立情绪。
媒体方面,包括自媒体和公共媒体在内,一些报道看似在鼓励姜萍这样的“民间天才少女”,实际上在无形中否定了中国现有教育体系以及辛勤努力的学生与学者。通过刻意制造“中专天才少女”的形象,暗示北大、清华等顶尖院校的学生不如一个中专生。这种报道不仅夸大了“天赋”的作用,还否定了现有教育体系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令人感到可耻。
为了流量,一些自媒体罔顾事实,散布谣言,声称姜萍被某某大学录取等。这种行为不仅误导公众,还可能对姜萍本人及其家人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夸大且真假不分的天才报道,增加了社会对教育体系的不信任情绪,搅浑了舆论水域。目前已有部分大学做出澄清:
姜萍事件从多个角度暴露了当前社会在教育普及与真理方面的复杂矛盾。民间天才的出现固然需要鼓励与支持,但标准化和科学化的教育评估体系同样需要被维护和尊重。总结来看,无论是网友、媒体,还是教育体系,都应当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公平、理性和科学的讨论,以促使社会在公平与真理的前提下共同进步。姜萍事件不仅是对个人天赋的关注,也是对整个社会舆情与公正性的考验。
【来源:】